尊龙人生就是博旧
新闻动态你的位置:尊龙人生就是博旧 > 新闻动态 >

常州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

发布日期:2025-10-18 05:18    点击次数:51

  

最近一年来,长三角哪个城市和全国高校之间的联动最有成效?

据我观察,可能是江苏的常州。

为什么?三个原因。

第一,常州在制度上搞出了创新。

2024年9月,常州联合32家国内知名高校院所发起成立新质生产力“智”汇常州联盟,今年4月,面向联盟成员单位选派了46名“技术转移官”,驻点专职开展技术转移转化。同时,这个联盟里还有200多位高校院所博士到常州参与“双岗互聘”,9名专家教授在常州成为今年的科技镇长团成员。

第二,常州从高校获得的资源多。

根据统计数据,一年来借着这个新质生产力“智”汇常州联盟的势头,常州共引进高校院所人才超3000人,比上年度同期增长5%,引进创新创业项目72个;校地携手开展联合攻关37项,签订产学研合同56份,建设高能级合作平台、高水平实践基地等18个。

第三,高校在常州转化的效果好。

根据不完全统计,一年来大概有72个引领性、前瞻性的高校优质创新创业项目在常州落地生根了。

新北区,成功引进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江苏屹材全固态电池核心材料项目,项目一期总投资2亿元,设计年产能达30吨,致力于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这一关键材料的规模化生产和持续创新。

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薛永祺院士领衔的“航空红外光电模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落户常州科教城。

华南理工大学万芝力教授的“植物基液态特医食品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落地金坛合成生物产业园,并入选第28批“龙城英才计划”。

作为“苏南模式”策源地,这些年常州集聚了一批产业链关键核心环节龙头企业,对科技创新和高层次人才需求旺盛,同时相比周边,常州在大学、重点实验室、科创平台领域相对薄弱,怎么破解这个难题?

常州选择了坚定搭建自己的“人才生态”。

而和高校一年来的“名城名校合作行,创新创业赢未来”,堪称是这个生态的一个绝妙缩影。

那既然要搭建自己的“人才生态”,常州的生态有什么特点?

观察下来,也是三个。

一、常州的人才发展生态依托产业,更助力产业。

常州工业门类全、底蕴深、集群强,去年工业开票销售2.25万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1.75万亿元。特别是近年来,常州抢抓机遇构建新能源产业“发储送用网”生态闭环,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全国前3,投资热度连续3年全国第1,新能源产业规模突破8500亿元,整车产量近80万辆,工信部授予常州“中国新能源之都”的城市产业名片。常州还前瞻布局构建“6+X”未来产业体系,重点发展以人工智能、具身智能、合成生物、化合物半导体为代表的六大成长型未来产业——这,就是常州产业的底色和底盘。

依托产业,助力产业,常州和中科院的合作应该算是一个典范了。

在出产大鱼头的天目湖畔,常州溧阳和中科院物理所共建的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和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两家高能级科创平台,成功构建起“中科系”创新体系,成为常州重要的科技创新“增长极”。

有心人帮算了一下,光这两大平台就汇聚了超过200名硕博人才,培育省级“双创人才”(团队)5个,累计孵化天目先导、江苏暖晶等科技企业30家,总估值将近300个亿。

常州最拿得出手的新能源,在这个人才生态圈里也占了重要位置,为此常州设立“龙城英才计划”新能源产业人才专项,将政策、资源向新能源领域倾斜,全市新能源领域人才总量现在达到了20万人,目前正积极推动建设省级新能源产业人才集聚区。

二、常州的人才发展生态植根城市,更服务城市。

今年夏天,作为“苏超”最出圈的城市,常州被大家记住的,不仅有赛场内的拼搏,更有城市的包容气质和诚信精神。

连续八轮一球未进,面对被“吹掉”的一球,常州的选择是“尊重规则、继续战斗”;面对赛事流量暴涨,常州的选择是与街边小店“东哈”烧烤继续合作,让“最小赞助商”与京东、理想“比肩而立”。

常州的朋友告诉我,他们人才发展理念内生于城市精神气质,坚持说到就要做到,以诚信之心履行每一份承诺,更以优质服务保障每一个项目。

三、常州的人才发展生态聚焦青年,更成就青年。

前段时间到常州调研,拍了一个人才公寓的短视频。

人才公寓很多城市都在建,但说实话常州是很有特色的。

他们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各个板块积极探索“国企主导+市场运营”、社会力量投资建设、与商务酒店合作共建等契合区域实际的合作模式,像漫柏集团的这个人才公寓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很多城市都来参观学习过。

现在,常州累计建成人才公寓11万多套,总建筑面积超340万平米,满足35万人才拎包入住,形成了人才公寓“规建运管服”的“常州模式”。

过去这块的确是个短板,2016年至2019年期间,常州每年吸引大专以上学历人才就业创业的人数平均仅为5—6万人,城市常住人口总量也一直没有突破500万。

但现在已经大不一样。

2021年到2024年,常州连续三年引才人数超过10万人。常州在各类人才吸引力榜单上排位持续上升,形成各方英才纷至沓来的良好局面。在不知不觉中,常州已经挤到了“95”后人才吸引力全国第18位、外籍人才吸引力第12位。

说到底,常州是一个很善于“借势”的城市,从当年“无中生有”的恐龙园,到后来“十年磨一剑”厚积薄发的新能源产业,再到稳稳接住“苏超”大火之际带来的各种梗,今天的常州更不会放过和人才资源的精准链接。

一支穿云箭,上面是常州的真诚期待和坚定承诺,也相信再出发的常州,一定能形成人才汇聚热潮澎湃的发展磁场。

近期热门文章推荐

回复关键词阅读

滨湖区的咖啡店,正在治愈我的精神内耗(关键词:咖啡店)

红星美凯龙老板废掉了(关键词:红星美凯龙)

阿满百香鸡大战紫燕百味鸡,为何选择南京(关键词:紫燕百味鸡)

新质蛋白赛道,无锡高新区用“顶级阵容”杀进来了(关键词:新质蛋白)

清华大学,为什么会在这里进行一场AI赋能科研的深度布局(关键词: AI布局 )

江浙皖“C城”暗战:徐温二州争万亿,蚌埠突入高端局(关键词:江浙皖暗战)

江苏,依旧是最坚定的出海者(关键词:出海)如果不是苏州这个园区,中国自动驾驶第一股可能要晚来两年(关键词:苏州园区)

80岁的上海财阀,依然强得可怕(关键词:上海财阀)

3年从0到25亿,惠山经开区相准了这批新能源“千里马”(关键词:惠山经开区)

一支穿云箭,中国创新药出海千军万马来相见(关键词:创新药出海)

淮安低调王氏兄弟,硬控国内两大产业(关键词:淮安)

常州龙头200亿砸向淮安,这个全球第一稳了(关键词:常州龙头)

一千年的二泉映月,值得出一个这样的文旅爆款(关键词:文旅爆款 )